第七章 马嵬坡 长安乱

潼关失守,连锁反应随之发生。

河东、华阴、冯翊、上洛四郡防御使(警备司令)不约而同地选择弃城逃跑,他们一跑,士兵立刻作鸟兽散。在他们身后,留下四座空空荡荡的城池。

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到长安,蔓延进李隆基的皇宫之中。

李隆基依然不相信潼关已经陷落,他还在等消息,他相信会有将领把好消息带给他。

然而,好消息一直没来。

直到傍晚,到了该举平安烽火的时间,潼关方向毫无反应,这时李隆基终于相信,潼关失守了。

因为按照约定,如果潼关一切正常,那么傍晚时分就应该点起烽火向长安报平安,现在平安烽火没有如约点起,说明潼关已经沦陷于敌人之手。

前所未有的恐惧感从李隆基的心底升起,这是他七十年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,然而这一刻却真实发生了。更令他难堪的是,潼关失守,便意味着长安保不住了,开国一百三十八年的大唐王朝居然连自己的国都都保不住了。

这一夜,李隆基一夜未眠,他不知道他的王朝该往何处去。

第二天(天宝十五载六月十日),李隆基召来宰相开会,想听一听宰相们的建议。

这次会议对于别人而言纯属意外,对于杨国忠而言早在意料之中,他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。

看别的宰相无言,杨国忠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请陛下前往剑南战区总部——蜀郡(今四川省成都市)。

李隆基思考片刻,便同意了,毕竟蜀郡易守难攻,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容身之地。

前往蜀郡的动议便这么定了下来,李隆基一脸惆怅,杨国忠脸上不动声色,心里却乐开了花:一切尽在掌握。

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二日,恐慌的情绪在长安愈演愈烈,百姓手足无措,百官人心惶惶,这一天百官上朝的出勤率创下历史新低:不到百分之二十。

看着明显空了的朝堂,李隆基的心更凉了,人心散了。

叹息之后,李隆基高调宣布,朕将御驾亲征,讨伐安禄山。

在场官员面面相觑,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,虽然没有言语,但眼神里都暗含着潜台词:陛下说梦话吧!

官员们早把李隆基看透了,那个曾经英明果断的皇帝早就消失了,现在这个皇帝只不过是过去那个皇帝的肉身而已。

李隆基继续自说自话,作出自己的部署:

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(善后处理总监);

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任京兆尹、西京留守;

宦官将军边令诚(诬杀高仙芝、封常清那位)掌管皇宫所有钥匙。

以上部署是公开的,接下来的部署都是秘密的,一般人不知道:

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结禁卫六军,不分青红皂白地赏赐一番,同时精选九百余匹战马,集结待命。

到这时,绝大多数人依然被蒙在鼓里,知道内情的人寥寥无几。

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注定将载入史册。这一天,开国一百三十八年的大唐王朝皇帝李隆基偷偷放弃国都,前往蜀郡。

天刚蒙蒙亮,李隆基携杨贵妃姐妹、皇子、嫔妃、公主、皇孙、杨国忠以及亲近宦官、宫女出延秋门,一路向西开始逃难。

李隆基所做的这一切,保密等级甚高,皇宫中知道内情的人很少,而那些不在皇宫的嫔妃、公主、皇孙也被排除在外,一切都是为了高度保密。

接近上朝的时间,还有官员在宫门外等待上朝,宫中仪仗队也已经就位,用于计时的滴漏声依然清晰可闻,一切看上去、听上去都很正常。

突然,宫门打开,宫女和宦官争先恐后往外冲,皇宫内外顿时乱作一团。

皇帝已经跑路了!

没有比这更恐怖的消息了。

李隆基跑路的消息迅速传播,长安城的王公贵族纷纷四散逃命,那些昔日气派无比的豪宅顿时成了一座座空宅。

能跑的人纷纷往城外跑,不能跑的人也想方设法往城外挪。

不过,有一群人却反其道而行之,别人往城外跑,他们往城里跑。

这是一群有贼心、有贼胆的人,他们的目标是皇宫和那些已经成为空宅的豪宅。

他们冲进了豪宅,冲进了皇宫,目标很明确:抢一把。抢完之后,挥挥手,放把火。

从表现来看,这是一群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。

混乱中,也有几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,这几个人骑着毛驴进了李隆基的金銮殿,指指点点后,扬长而去。

长安的混乱达到了顶点。

这时,西京留守崔光远和宦官边令诚站了出来,他们组织人扑灭了大火,杀了十几个趁火打劫的人给猴看,长安的秩序这才安定了下来。

然而,安定下来的长安已不再属于李隆基,它已经属于安禄山了。

西京留守崔光远派自己的儿子前往洛阳会晤安禄山,与此同时,边令诚也把皇宫内的所有钥匙献给了安禄山,这一刻,长安向安禄山敞开了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