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秘书监

  秘书监

  明初武将的权力,要唐初武将的权力要大多了。这是制度性决定的。一句话,这天下是这么些打下来的。即便朱元璋也不能不迁就这些武将。而且武将在战时的影响力,远超过平日。可以说打下一座城池,获得的财富权力潜势力,远不是后世的地方官所能想象的。

  大半个天下是武勋集团打下来的。他们的潜势力有多大。可想而知。

  而朱元璋在勋贵之中的影响力,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高。一方面是朱元璋的出身,朱元璋刚刚加入义军的时候,在汤和之下。资历并不深。很多人当时权位在朱元璋之上,却列于下位。虽然说形势如此,但当真心服?

  另外一方面是朱元璋对下苛刻。朱元璋能得天下,在于法度森严,为了法度,不惜将爱将胡大海唯一的儿子正法。但是,就好像史记之中说的,刘邦的手下,抛家舍业,肝脑涂地,追随刘邦。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吗?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严苛也就算了,而今该坐天下了,你还是这样,就有些对不住老兄弟们了。

  总之一句话,而今的大明远远没有到正常状态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看,明初很多事情,也都可以理解了。

  朱元璋发现不到一个时辰。今天加昨天近千份奏疏,已经过了一遍。

  这个效率太高了。

  他手头只有几十份不能当今决断,明日需要与大臣商议的奏疏。其余的都处理干净了。

  这也是因为,虽然说宋濂代拟的处置手段,有很多朱元璋不满意。但是宋濂还是有水平的。除却这些不满意的地方。其余很多地方都不错,甚至在有些事情上,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,宋濂的处置办法,比朱元璋想得要周道。

  如果之前批阅奏疏,是议论题问答题乃是申论,需要思考解决办法。而今批阅奏疏,成为判断题,只需看对错就行了,觉得不对可以打回去了。也可以自己处置。效率自然快了很多。

  只是朱元璋还是有些犹豫。因为这毕竟是要分权啊。对于权力成瘾的朱元璋来说,从骨子里感觉不舒服。

  朱元璋说道:“太子,有人给我提了一个建议。让俺设大学士分担政务,就好像今日一般,令各大学士拟票,俺仅仅披红就行了。你觉得如何?”

  太子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。朱标这一次忽然过来,就是不明白朱元璋忽然间这个举动是因为什么。而今想设大学士分担政务。也算是解开了太子一个谜团。

  转念之间,太子就思考起来。这样做好还是不好。

  太子思索了好一阵子,说道:“父皇,这一件事情关系重大。孩儿一时间也想不出来对错。父皇之前刚刚罢丞相,而今设内阁,代父皇拟票,儿臣恐怕将来,虽无丞相之名,却有丞相之实。却失了父皇罢丞相本意。”

  “但是父皇每日通宵达旦。日夜操劳。儿臣很是担心父皇龙体。这样做,能为父皇分劳。儿臣也是乐见其成的。只是如果定夺,还请父皇圣裁。”

  朱元璋微微皱眉,对朱标这番话满意一半。

  他满意朱标看出来,这样做,其实是将内阁当成变相的丞相。但是不满意,朱标左右逢源的话。

  朱元璋说道:“何夕你说。你觉得好与不好?”

  何夕知道朱元璋想要知道不仅仅是他的意见,还有历史上对内阁制的评价。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,臣听说过,胥吏对付上官的一种手段。那就是给上官足够多的事情做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当上官忙于这些事务的时候,对他们的束缚也就少多了。”

  此言一出,房间里顿时低了几度。

  朱元璋看似一点动作都没有,其实呼吸沉重了几分。

  朱标见状,立即说道:“何弟休得胡言?”

  “怎么?”朱元璋语气有些冰冷,说道:“皇儿觉得,咱连几句真话都听不得了,何夕,你继续说下去。”

 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能纳谏的皇帝。

  倒不是说朱元璋死不认错。而是疑心太重,任何人劝谏朱元璋,朱元璋第一时间想到的从来不是劝谏的内容,而是劝谏的动机。是为谁而来,有什么目的?而在朱元璋眼中,几乎所有朝臣都是不干净的,而实际上,也是如此。能从爬到上面的官员,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,谁没有自己的小圈子。一旦朱元璋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劝谏,自然是不敢轻易相信。

  谁知道,此獠为谁而鸣,为公乎?为私乎?为利乎?为名乎?

  而何夕却不一样。

  朱元璋知道何夕是什么人,在这个世界上是孤家寡人,格格不入。更是带有后世的目光。看人看事的方法,与现在的人不一样。故而他更能听见何夕的进谏。

  虽然何夕说他被下面官员玩弄于股掌之中。但是朱元璋生气是有,但还没有冲破理智。

  朱元璋说道:“何夕,你继续说。”

  何夕说道:“陛下想要君相一体,但要知道君权与相权虽然有相侵之处。但天下之大,不是一人可治。纵然陛下可治之,然太子可否,太孙可否?故而,陛下选贤任能,同治天下,贤者用之,不贤者去之,这才是平明之理。而前朝之体制,本就粗俗之极。远不如唐宋之精致,陛下因而用之,觉不妥,损益之,而罢丞相则矫枉过正。”

  “为君之道,选贤任能,决大策,辟大疑,提携纲领,定国事。丞相之道,承天子之令,行于四方。上佐天子,下安百姓。参政知事而已。两者并行不悖。即便废丞相,丞相之权依然在。臣恐沦落于小人之手,更有害于朝纲。”

  朱标听了何夕的话,顿时有些着急。说道:“父皇,何小弟刚刚来。不知轻重。还请父皇不知者不怪。”

  朱元璋叹息一声,说道:“标儿,你觉得父皇就一点道理不讲?”

  朱标心中腹诽,暗道:“你有时间就是一点道理都不讲。”但是这话是万万说不出口的。

  朱元璋说道:“太子,你明天从东宫搬过来,在乾清宫附近安置。我意重设秘书监。你来负责。今后天下所有奏疏,从通政司到你手中。你先分类,写节略,一式两份,一份送到俺这里。另外一份送到翰林院,让宋学士代替,给俺拟个章程。送到俺这里。”他微微一顿,说道:“至于何夕,在秘书监挂一个秘书郎吧。”

  朱元璋明白,何夕很多话,都不是他自己的意思,是从后世的历史总结。朱元璋是最看不起阉人的。他万万没有想到,后世太监居然能掌握最重要的批红之权。难不成前宋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我大明是与太监共治天下?

  这何等可笑?

  他既然知道,这个趋势不可避免。即便他不这样做,他的子孙也要这样做。何不将这个制度在他手中完善。秘书监本来就有的,与翰林院一样,是掌管图书的官职。朱元璋之前建国立制的时候,觉得多余就废除了。而今重新设立,就是将秘书监来代替后世太监的司礼监。让秘书监与内阁相互制衡。

  当然了,在朱元璋这里并不需要。但是后世子孙却需要。

  不管怎么说,朱元璋都不能容忍,太监掌握批红大权,这简直是开玩笑。

  这已经是朱元璋的让步了。让朱元璋重新设立丞相,决计不可能的。因为君臣之间最基础的信任,朱元璋这里一点也没有。让朱元璋如何愿意将大权分给一个可能是敌人的人?

  至于何夕的秘书郎。是让何夕有一个身份待在朱元璋身边。毕竟而今何夕没名没分的。在宫中有些不合时宜。有了秘书郎这个身份。就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宫中。也让何夕与太子之间亲近一些。留待后用。

  太子与何夕立即说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“臣遵旨。”

  从这一刻起,何夕正式开始融入大明了。

  太子与新任秘书郎何夕,一前一后走出了乾清宫。

  太子忽然脚步一顿。说道:“何弟,既然父皇让我照顾你,有些话我与你说清楚。今日你在父皇面前直谏,我是极其佩服的。但是下一次最好不要这样了。父皇这几年,威严日盛,一言之间,举之上天,掷之入地,实在刑不可知,威不可测。到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,即便是我也救不了你。这样的事情,今后少做。即便你真有什么事情非做不可。事先给我打一个招呼。也好让我有个准备。”

  太子这一番话,说得情真意切。颇有推心置腹之感。称得上与人为善,这四个字。

  何夕感受到太子的善意,说道:“殿下,下官知道了。”

  太子说道:“叫我大兄。”

  何夕说道:“是。太子大兄。”

  正如朱元璋让何夕称呼他为叔父一样,都是客气话。何夕当面答应,从来不敢真这么样做。

  太子说道:“父皇只会使唤人。你去休息吧。”

  何夕躬身行礼,听命回到之前休息的宫殿了。

  https://wwwbq90cc。https://mbq90cc